“看醫生”是前提!寶寶生病=吃藥?
相信很多爸爸、媽媽在小寶貝生病時,最常問到的問題就是「究竟該不該吃藥」?尤其對於年紀尚幼小的寶寶來說,一方面擔心藥物是否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負擔與傷害,另一方面則又害怕如果不吃藥,是不是病就好不了,真是讓父母親們感到好為難。

寶寶生病,看醫生是前提

「寶寶生病時不見得需要吃藥,但前提是一定要去看醫生。」柚子小兒專科、過敏氣喘專科診所的陳木榮院長提醒,有些家長會誤以為孩子既然不需要吃藥,就等於不用看醫生,而因此造成某些需要治療的疾病遭到延誤,這是非常危險與錯誤的觀念,應該先請醫師診斷病情的症狀與嚴重性,再來討論是不是有吃藥的必要才是正確的做法。

 

症狀治療藥物,有助緩解但非治療

陳木榮院長表示,在兒科門診當中,經常會遇到兩種極端的家長,一種是明明孩子並不需要吃藥,但家長卻認定不吃藥病就不會好,所以來看醫生時會要求一定要開藥;另一種則是孩子有明顯不舒服的症狀,但家長認為為了身體好,堅決反對吃藥,往往令醫生大傷腦筋。

 

一般來說,像是常見的感冒、發燒、拉肚子等疾病,只要好好休息,搭配正確的飲食和適量補充水分,以及環境控制得宜的條件下,寶寶經過一定的病程後就會自行痊癒,但如果症狀嚴重到對日常生活已造成影響,例如因為不停咳嗽使得孩子根本無法好好入睡,或是鼻塞嚴重到連呼吸、飲食都感到困難,那麼吃些藥來幫助他們舒緩不適的症狀,倒也無可厚非。

 

 

不用吃藥就能自行痊癒的常見疾病

1、感冒

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,因此症狀多與呼吸道有關,像是流鼻水、打噴嚏、喉嚨痛、咳嗽,較小的嬰幼兒還容易有發燒現象。目前感冒的治療,主要是在緩解症狀的不適,但沒有辦法讓疾病提早痊癒,像是減輕咳嗽、舒緩鼻塞或流鼻水現象,讓病患的不舒服感可以降低,才能夠好好睡覺、休息,經過約一到兩周的時間,身體就會自行康復。

 

2、發燒

嬰幼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種,它是身體的免疫功能在面對細菌或病毒時,所產生的一種保護機制,因此除非是高燒超過38.5℃以上,或是合併熱痙攣與其他疾病時,才會建議服用退燒藥,否則一發燒就立刻吃退燒藥,對身體反而沒有幫助。而爸爸媽媽在照顧發燒的寶寶時,若發現寶寶有怕冷、顫抖的現象,可以為他做適度的保暖,等到寶寶開始流汗時,再逐漸減少衣物,並且用毛巾幫他擦拭身體,有助體表降溫。在正常情況下,發燒的病程為3到5天,之後就會逐漸恢復了。

 

3、拉肚子

拉肚子可分為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兩大原因,如果是病毒感染,像是輪狀病毒,大便會很水很稀,但若是沙門氏菌感染,大便則是較黏稠的糊狀,甚至其中有黏膜或是帶點血絲。如果寶寶同時合併發燒加上沙門氏菌感染,或是拉肚子次數過多,加上幼童不願吃東西和喝水,這時醫師通常會建議住院,以點滴來補充體內所大量流失的水分,至於止瀉藥物,比較像是家長的「安慰劑」,因為那只能稍微減少糞便中的水分,實際上並無法達到治療的效果。

 

其實拉肚子也就是腸胃道在對抗入侵細菌或病毒時的反應,所以如果這時服用了殺細菌的藥物,反而會造成細菌停留在腸胃道的時間延長。在照顧上的重點還是要加強水分補充,在飲食方面也要盡量清淡,避免吃油膩的食物增加對腸胃的刺激,多半約一周內,症狀就會有明顯的改善。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,若一旦寶寶有高燒或血便的情況,就要迅速回診,以避免細菌竄流到血液時引發菌血症,情況將會更加嚴重。

 

 

避免併發症,不吃藥也應就診

由於嬰幼兒的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健全,一旦生病時所發生的變化通常也較大,特別是出生4個月內的嬰兒,若有出現發燒現象時,醫師會建議應該要住院,接受3到5天的觀察與檢查,以免因發生其它併發症,導致病情突然急速惡化而措手不及。

 

感冒可能引起的併發症

急性中耳炎
在鼻腔或咽喉的細菌入侵中耳腔造成的發炎現象,會造成耳朵疼痛、耳內有壓力或閉塞感,使得幼童會不停的哭鬧或是用手拉扯耳朵,這時就必須要利用抗生素進行治療,否則日後會導致聽力的損傷。

 

急性鼻竇炎
當鼻腔中的細菌進入鼻竇中,造成鼻塞、鼻涕變濃或呈黃、綠色,也可能導致鼻涕倒流而引發咳嗽,同樣要以抗生素治療,

 

急性支氣管炎
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,使得咳嗽加劇、呼吸有雜音、痰液變多,還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肺炎。

 

肺炎
感染原因與症狀和急性支氣管炎雷同,要特別注意感冒併發細菌性肺炎通常較為嚴重,如未及時醫治,有可能演變成膿胸或敗血症等嚴重後果。

 

腦膜炎
病菌從呼吸道轉移至中樞神經就會造成腦膜炎,而幼小嬰兒感染腦膜炎時的症狀並不明顯,像是發燒、嘔吐、哭鬧不休、眼神異常等表現,若延誤治療,將可能危及生命。

 

發生以上這些疾病感染時,就必須要進行藥物治療,除此之外,也有些其他原因所導致的感冒、發燒,同樣需要以藥物治療才能夠痊癒,例如咳嗽是因黴漿菌感染所造成,這時就需要以紅黴素進行治療;因泌尿道感染而引起的發燒現象,這時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…,這也就是為什麼寶寶生病時,應該到醫院請醫生檢查,以確定疾病真正原由的最主要原因。

 

 

建立良好醫病溝通,幫寶寶順利度過病程期

也有不少家長認為,帶孩子去看了醫生、吃了藥,病就應該馬上好起來,所以孩子的病情一旦沒有起色,就立刻換間診所拿藥,這樣反倒可能讓孩子吃了太多藥物,對身體造成更重的負擔。爸爸媽媽應該明白,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病程時間,通常會經過一段較嚴重的高峰期,之後才會慢慢緩和下來,所以要能有預期病情變化的心理準備,在過程中應多加觀察留意,特別是寶寶的精神和食慾變化,如果有明顯變差時,就該盡快就診。

 

建議家長們在帶寶寶去看病時,不妨主動和醫生進行討論是不是有用藥的必要,或是當症狀減輕時,藥物是否可以停止服用,學習和醫生建立起良好的醫病溝通關係與用藥觀念,才能幫寶寶有效減緩疾病所帶來的不適現象。

 

 

陳木榮

現職:柚子小兒專科、過敏氣喘專科診所院長

學歷:中國醫藥大學西醫學系

經歷: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小兒科及過敏氣喘專科主治醫師、《嬰兒與母親》評比2012、2013、2014全國小兒科好醫師、廣播節目NEW98名醫On Call節目健康諮詢醫師

引用自:嬰兒與母親雜誌

http://www.mababy.com/knowledge/article.aspx?aid=F7EF97850FDE4DFA